“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提及“保险+期货”。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期货”)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期货行业专业优势,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保险+期货”业务。到2022年年底,中信期货已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69个,涉及期货品种12个,为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4个县(区)共计56.02万户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提供价格风险保护。项目承保货值近50亿元,已完成项目赔付1.32亿元。
实践证明,“保险+期货”在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农业双循环基础方面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工具。多年来,中信期货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第一,从项目开展地区看,“保险+期货”项目应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同一区域量体裁衣、循序渐进,才有助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拓展性。中信期货打造的“佳木斯模式”便是非常生动的案例。
2018年,中信期货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万元,在佳木斯市桦川县开展的大豆“保险+期货”项目,为当地种植合作社240户种植户生产的900吨大豆提供价格保障,通过种植险迈出了中信期货在佳木斯开展“保险+期货”项目深耕的第一步。
2019年,中信期货再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万元,在佳木斯市汤原县为当地养殖合作社生产的130吨鸡蛋提供价格保障,实现赔付5万元,让养殖户切实受益。该项目作为佳木斯市首单养殖类“保险+期货”项目,填补了养殖险的空白。
2020年,中信期货引入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保计划”支持资金,由汤原县政府运用财政资金作为保费支持,在佳木斯市汤原县开展蛋鸡养殖利润保险项目,项目覆盖当地90%以上的蛋鸡养殖户,为30余万羽蛋鸡的养殖利润提供保障,项目赔付金额共计886763元,赔付率达到106.94%的良好水平。该项目作为当年大商所项目中唯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成个性化指数并设计成保险产品的项目,入选了中国期货业协会优秀案例。
2021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信期货牵头申请的黑龙江汤原玉米收入险县域项目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保计划”获批立项。项目覆盖汤原县玉米种植户2410户,承保面积238803亩,承保吨数131340吨,单位面积承保金额1100元/亩,总保费2100万元(其中大商所“农保计划”项目资金支持20.964%,汤原县政府财政资金支持63.833%,农户自缴15.203%)。项目开展期间,玉米价格出现下跌,且部分参保地块因遭遇干旱天气而减产,该项目在承保期结束时产生1210万元的赔付金额,有效保障了玉米种植户的种植收入,帮助当地玉米种植业完成了由价格险向收入险的升级,对收入险在汤原县乃至佳木斯市种植业中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当年黑龙江省落实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由于大豆的产量相对偏低、收益不稳定,同时还存在政策性保险保障程度低、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针对这一现状,中信期货再次运用“保险+期货”这一金融工具,切实帮助汤原县大豆产业振兴,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在汤原县政府的支持下,中信期货投入帮扶资金补充项目保费,在汤原县香兰镇开展了大豆收入险试点。按照当地5年的平均产量,结合期货市场大豆价格,为投保的大豆种植户提供单位面积承保金额684元/亩的收入保险。项目参保面积5504亩,参保农户132户,承保期结束时的赔付率为59%。
中信期货已经连续五年在佳木斯市开展各类“保险+期货”项目,在黑龙江各级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下,赢得了参保涉农主体的良好口碑。公司通过打造“保险+期货”的“佳木斯模式”,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从种植险到养殖险、从价格险到收入险的保险结构迭代,为佳木斯市辖区内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各类涉农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不仅有效助力当地粮食稳产、畜牧保供,而且带动了周边市县参与到“保险+期货”项目中来。
第二,从项目被保险人来看,可以从农业生产主体向上下游延展,通过“保险+期货”形成对农业全产业链的价格风险保护。
2020年,中信期货联合某酒精生产企业开展了首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为该企业的生产原材料1.1万吨玉米的价格上涨风险提供保障,项目赔付金额30.77万元,赔付率达到153.83%,为企业锁定了3600吨酒精的生产成本,是截至目前为止国内保障医用酒精规模最大的“保险+期货”项目。该项目帮助深加工企业有效抵御了成本上升的风险,进而有效助力酒精出厂价格的稳定,为抗“疫”贡献了一份力量。
该项目一方面凸显了中信期货作为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另一方面也对涉农上下游企业运用“保险+期货”防范化解价格不利波动的风险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示范性。部分企业对期货和场外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了解不足,也未配备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关交易,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产品,可以将价格风险交由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处理。另有部分企业对期货和场外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关注已久,对交易规则和交易策略也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但考虑到财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对企业使用衍生品有较多限制,以“保险+期货”作为替代方案,可简化流程便于落地实施。此外,中下游企业通过运用“保险+期货”工具,足以应对收购价格过高造成的成本上升风险,不会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出现刻意压价的倾向,为农业生产主体的收入稳定又提供了一重保障。总之,通过“保险+期货”业务,可以实现对农业产供销各环节的保障,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良性循环。不同涉农主体对价格不利波动方向的界定不同,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可以增加期货市场中不同交易方向的交易者,对期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也大有裨益。
第三,从项目承保产品来看,“保险+期货”应避免固步自封,始终坚持创新,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自2020年起,中信期货持续在海南保亭开展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有别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春播秋收”的特点,橡胶的产出具有延续性,只要条件允许,在产胶季节,胶农可以每日进行割胶并进行出售。针对橡胶的生产特性,中信期货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日日赔”的模式。不同于其他种植类保险项目需要等到项目到期之后才能获赔,该项目能够根据每日收胶价格与保险价格之间的差额,对参保胶农当天橡胶产量进行即时精准赔付。这种创新的产品模式,不仅使胶农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且也因实现赔付与实际产量挂钩,对当地橡胶的复割率以及产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避免了“救济式”的产业扶持。
在“保险+期货”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中信期货也在不断地思考“保险+期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可行措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农业主体的投保成本问题。除传统政策性补贴外,财政资金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步增加对“保险+期货”项目保费的支持力度,最终形成以政府财政补贴项目为主、商业化项目为辅的农业保险生态,对农产品抗风险机制的形成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帮助。
未来,中信期货将继续聚焦服务“三农”、服务产业,充分发挥自身综合金融衍生品领域专长,不断丰富“金融助农工具箱”,帮助涉农主体排忧解难、共克时艰,进而在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中贡献更多期货智慧和期货力量,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性、保护农村生产积极性、保卫国家农业安全性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