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多重利空因素共振作用下,股指迎来一波快速下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第一,海外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向国内市场传导;第二,国内经济结构性分化叠加部分地区沙尘暴、雨雪天气及疫情影响使得市场产生担忧情绪;第三,海内外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披露尾声暴雷企业增多引发相关股票大跌;第四,五一小长假之前交易资金撤退也对股市形成拖累。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就业、经济韧性较强,叠加近期美联储重要官员的鹰派发言,5月加息预期升温,打压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最新公布的4月美国制造业Markit PMI从3月的49.2升至50.4,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综合PMI超预期强劲,升至53.5,创去年5月以来新高。4月购进价格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出厂价格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需求上行伴随着价格压力再度加大,海外CPI通胀压力仍大,对权益资产价格产生一定压力。
海外有交易衰退预期的迹象,亦会降低市场风险偏好。目前美联储加息行为尚未结束,3个月期短端美债收益率周一再次触及5.2%高位,不过,10年期长债收益率却出现小幅回落。10年期与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程度进一步扩大至173BP,也说明了短期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和远期经济衰退的担忧。与此同时,市场会通过美股财报来判断美国经济状况,目前第一共和银行一季度存款降幅超预期,考虑出售约1000亿美元资产,且瑞银一季度业绩低于预期,开始引发市场对于中小银行的第二波做空。
海外银行业动荡再度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恐慌指数上涨,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受挫。第一共和银行财报发布当日,因业绩暴雷而遭受市场猛烈抛售,引发股价大跌近50%。此外,美国货币供应量正以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快速度收缩。美国3月M2货币供应量为20.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05%,创历史最大同比降幅,几乎为2月2.2%跌幅的两倍,为该货币供应量连续第四个月收缩,也令市场产生流动性冲击的担忧。
我们看到,本周美元指数小幅回落0.36%,人民币汇率下跌0.43%。一方面,近期地缘政治方面的摩擦增多,拜登拟限制美国对我国科技领域的投资,导致市场的避险情绪抬升。另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放缓也有一定关系。人民币走弱的时候,通常会引发外资的流出,股票市场很少出现较强的行情。
国内方面,股票、商品和汇率都出现了显著下跌,经济基本面显然是一个重要指标。虽然一季度经济总量超预期,但是结构分化令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存疑。一方面,出口和消费是一季度经济超预期的主因,但是东盟和中东是否能对冲欧美需求的下行,以及疫情后脉冲式消费修复的可持续性存疑。另一方面,地产链未见明显修复,工业生产和固定投资增速放缓且不及市场预期,对工业品价格形成拖累,PPI同比跌幅扩大,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国内定价商品单周跌幅超10%。
4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沙尘暴、雨雪及疫情引发市场担忧。此外,五一小长假临近,两融余额和外资退潮是股票市场的一大惯例,每次长假前市场表现并不是太好。
总体来看,这波股市调整更多的是波动而非趋势。股市拉长周期来看依然要回归企业盈利,年内的企业盈利大概率会呈现逐季修复的态势,在盈利逐季回暖的大背景下,市场的回调空间相对有限。(作者单位:中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