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上证50ETF期权[股票期权]研究

1月信贷超预期——大基建发力下机械板块的投资机会

好金贵

一、2023年1月行情回顾

1、上证指数

当大家还沉静在2022年跌跌不休的思考中时,开门红行情如期而至,而且在春节前顶住了长假的抛压,1月20日最后一天创出了收盘的新高。让大家对2023年的股市充满希望。节后大盘果然强势上涨,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板块带动下强势拉升,上证指数一度上摸了3300点上方。

1月第一周,四个交易日,大盘走出四连阳,第一天就攻上了3100点,周四又拉出中阳线。全周上涨2.21%,收盘在3157.64点。可以说开门红走势非常强劲,尤其是外资的涌入,在人民币升值下,中国资产受到了追捧,所以很多核心资产以及赛道股都出现了异动。市场可以说百花齐放,热点纷呈,几乎所有板块都出现了一定的表现机会,从数字经济到金融地产再到白酒光伏,都出现了某一天的领涨行情。

1月第二周,大盘调整了几天后,在北向资金强力买盘的推进下,周五再次上攻到了3195.31点,接近了3200点的位置。全周上涨1.19%,北向资金开年以来持续买入,市场热点板块也跟随北上资金的脚步,不断变化。

1月第三周,1月16日周一,大盘跳空高开,轻松突破了3200点的压力位,最高冲高到3251.37点,虽然出现冲高回落,但是强势特征非常明显,最终收报在3227.59点。周二、周三大盘横盘调整了两天。周四在长假抛压和外围影响下低开,最低下探到3210.38点,就展开反弹,当日就收复失地,拉出中阳线,报收在3240.28点。1月20日周五,没有了抛压的大盘更是跳空高开,高开高走,突破了3250的压力位,最终收盘在3264.81点,把持币过节的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最终上证指数一周上涨70点,涨幅2.18%,打开了节后上涨的空间。市场上热点纷呈,很多低位的板块都出现了启动迹象,如半导体、证券、数字经济、有色钢铁等。

在节日期间,外围股市,尤其是香港股市大涨之下,节后大盘如期上涨,1月30日以3308.87点跳空高开,上次到3310.49点之后就开始高开低走,收盘在3269.32点,此后大盘在3300点下方展开震荡,最终2月3日周五走出探底回升的走势,最低下探到3235.35点,收盘报收在3263.41点。全周微跌0.04%。

一路买买买的北上资金,在连续买入17天合计流入超过1500亿元后,首次流出42.46亿元。

2月以来,大盘震荡加剧,但不改上升趋势,2月这周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走势,人工智能继续发酵,多个龙头个股如预料那样打开涨停板,但是热点不断向算力芯片、数字经济等多个方向扩散,全周上证指数微跌0.08%

从上证指数季线看,2022年的四根K线完美地走完了右边半个下跌的弧线,指数又回到了60季长期均线的起点,且全年4季中有3季的长下影线都触及了此条均线,获得强支撑。唯一不太好的就是这条均线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是拐头向下的。新年的开门红行情已经使得这条均线走平,2月的上攻已经开始使其即将向上拐头。

大盘已经突破了3180-3200一带的压力位,下一个压力位在3316点的下轨线,1月30日,大盘向上,摸到了这条下轨线的区域,受到一定的压制,大盘出现了回调。本周将再次攻击此条压力线。如果能够回到下轨上方,表明上证指数重回强势区域。

2、创业板指数

与主板相比,创业板指数的弹性更大,主要受到宁德时代的影响。宁德时代开年以来的走势也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从前半周的三连阴,下探到382.05元,即将破位时,又被主力拉起,1月5日和1月6日连开两根阳线,两天上涨超过8%,又到了400元上方,收盘报416.66元,确立了上涨趋势。创业板指数也随之被带起,5日上穿站稳了60日均线,6日收盘报3422.14点,两日上涨了3.71%。

新年第二周,在宁德时代的带领下,创业板指数继续沿着5日均线上攻,走势非常稳健,创业板指数接近了2500点,1月13日收盘在2493.13点的最高点。

1月第三周,宁德时代的涨速略有放慢,一周上涨2.84%,创业板指数周涨幅为3.72%。1月20日报收在2585.96点,接近了2600点的压力位。

1月第四周,1月30日节后第一天,宁德时代跳空高开,最高上冲到490.56元,遭到卖盘,高开低走。全周四阴一阳,周五进一步下探,最后收报在456.20元,回补了周一的跳空高开缺口。节后创业板指数果然轻松突破了2600点,周一随宁德时代高开,但是后四天围绕着2600点展开争夺,最后周五收盘也随宁德时代下沉,报收在2580.11点。

在外围回暖、人民币升值、港股大涨,内部疫情影响消退、消费信心恢复、经济预期好转下,2023年兔年A股牛市行情可期。

节前北向资金一路买买买,节后北向资金流入减少,到2月3日更是首次流出,提醒我们要注意短期大盘回调的风险,尤其是被北向资金偏爱的金融、消费,都有逢高减磅。短期大盘出现了一定的回调需求。

2月6日这周创业板在宁德时代调整下,跟着回调,全周下跌1.35%。

随着宁德时代走出调整,2月13日大涨3.15%,报收460元,创业板指数也重拾升势,再度上攻2600点。

2月6日这周,虽然人工智能龙头系数断板,汉王科技七板,同为股份6板,但板块中热点不断。而军工板块的中航电测复牌更为强劲,已经连续八个20CM,带动军工股反复活跃。

本周在人工智能和军工这两个板块降温后,新的热点再度涌现,2月13日本周一工程机械的表现尤其抢眼,板块涨幅超过8%,杭叉集团、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安徽合力等一批行业龙头纷纷涨停或大涨。

2月10日1月社融数据公布,催生出市场的新热点,那就是节后开工和经济复苏预期下的老基建。

二、1月信贷数据观察

在大盘再次下跌到3000点关口时,也给了我们布局2023年的良机,那么究竟什么行业在2023年更有机会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体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疫情线。疫情防控正常进一步调整放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支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疫情防控政策从防到治,对防的企业核酸检测带来的冲击和对治的机会都是很显然的。各种退烧药、特效药、ICU以及血制品从轻症到重症都将有一波需求爆发。

第二条就是消费线。会议支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房地产行业已从供给端发力,在全行业出现风险后,从最初的保交楼到融资“三支箭”都表明了政策的变化,2023年的重点将放在需求端的改善上,唯有购房需求的复苏才能形成正向循环,这样才能托住经济发展的底线。

新能源汽车2022年已经发力,长期趋势还是向好的,但短期也在承受着需求增速预期放缓的冲击。

养老服务是比较超预期的一个方向,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未来要起来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条线就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线。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里面有两条线,一条是国企为主的数字安全方向,另一条以阿里为典型的是民营平台企业的政策转向。12月18日,新调入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易炼红调研阿里巴巴,表明了这种态度的转向。这条线可能是2023年最有故事的一条线。十六部门发文: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从三条主线1月走势来看,数字经济线最为强势,1月3日就用一根大阳确立了其领涨地位,截至1月31日的月涨幅13.93%,且指数创出了2022年11月高点后的新高;以医药医疗为代表的疫情线,走势比较疲软,在新冠疫情最吃紧的12月创出新高后,有所回调,1月呈现触底回升走势,除去那些被炒作的新冠对症药以及特效药外,其他创新药、医疗以及生物制品行业都有所回升,尤其是1月最后2天,使得板块月涨幅超过10%。

最后是消费线,住房、养老、食品饮料和汽车在12月中下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都一波炒作,其中不乏出现了很多连板的妖股。但是在1月的行情中,除了白酒等少数品种保持强势外,大都表现一般,平均月涨幅在4%左右。节后更是出现了逢利好出货的下跌重灾区就是影视传媒和旅游板块。1月30日都是一根杀跌的大阴线。

从2月10日最新公布的1月信贷数据看,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下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同比多增9227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4%。

分部门看,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这主要是受到了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后企业部门信心改善,以及基建开工潮的持续推动。2023年1月,制造业PMI数据回升至50.1,非制造业PMI回升至54.4,均回到景气线以上,反映出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后居民消费改善对内需及企业景气度的提振。在此情况下,企业信贷需求大概率好转。

居民贷款方面,由于地产销售仍然疲软,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净减幅度较大。由于2023年春节相对靠前、春节假期地产销售通常清淡,因此从同比的角度,“春节因素”对居民房贷投放形成拖累。不过即使剔除“春节因素”,从高频数据上来看,春节后地产销售依然弱于往年同期水平,或将继续对居民信贷形成制约。

相比于信贷数据的总体亮眼表现,非信贷社融项目则多数表现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拖累非信贷社融的主要三个项目。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一致性预期很高,随着国家政策托底下的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疫情感染高峰过后,消费的复苏,制造业的发展,预计全年5%的GDP目标将轻松实现。

在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在港股大涨的示范效应下,预计A股市场也将展开一段小牛市行情。

虽然1月其他数据尚未公布,但是兔年春节熙熙攘攘的人潮大军充斥着各大景区,全国各地商圈人头攒动,商业消费市场呈现出一片红火热闹的景象,不用控制上座率,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的电影市场回归,都预示着消费的复苏。

春节假日全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春节7部大片,电影票房65亿元,创下史上第二高春节票房记录。商场人流基本恢复,支付宝数据显示,北京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412.7万人次,重点百货、超市、餐饮、电商等企业销售额较疫情前增长13.7%。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商圈客流同比增长18.3%。线下消费支付金额323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81.7%,环比节前增速明显提升11.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消费金额41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4.9%。线上消费支付金额198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9.4%。

尽管12月经济仍然受到疫情的扰动,但是我们从12月分行业数据中,看到了许多新变化,需求复苏预期带动上游原材料行业率先复苏涨价,政策引导下的基建、建筑业、金融业投资增速逆转。

1、主要产品产量

从析鲸信息监测的58个行业中,在国家统计局有公布产量或总量指标的42个行业中,2022年12月,有21个行业出现负增长,比上月增加2个,建筑业和动力电池,其受到疫情影响,累计增速低于上月的从8个增加到了15个。负增长减缓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化工、船舶、纺织服装和集成电路,这些行业主要受到了预期需求回暖的支持。这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集成电路负增长继续趋缓,从10月的-12.3%到11月的-12.0%再到12月的-11.6%,说明行业去库存即将完成。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也是连续负增长收窄。

在12月增速为正的20个行业中,新能源行业可谓是一枝独秀,尤其是光伏设备行业。

令人关注的是汽车产量增速出现放缓,从前6月的-2.1%转为7月的2.9%、8月的6.1%和9月的8.1%,行业复苏势头较快,但是10月的增速为8.1%,和9月持平,到11月就下降到了5.6%,12月进一步下降到3.4%。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增速都保持高位,但有所分化,其中光伏发电增速有所放缓,从10月的16.7%下降到11月14.6%和12月的14.3%,而太阳能电池增速继续加快,从10月的35.6%进一步上升到11月的44.1%和12月的47.8%,光伏设备行业增速继续创新高。过高的基数使得2023年光伏设备的持续性受到关注。风电从8月的9.6%到9月的11.2%、10月的12.4%、11月的12.2%和12月的12.3%,增速相对保持平稳。

此外,增速加快的行业主要有电气,从8月的2.8%加快到9月的11.5%、10月的14.3%、11月的14.2%和12月的17.3%,有色从1.9%到9月的2.8%、10月的3.3%、11月的4.2%和12月的4.3%,核电的增速也有所加快,从9月的0.5%到10月的1.2%、11月的2.1%和12月的2.5%,医药从8月的12.3%到9月12.8%、10月的13.9%、11月的14.5%和12月的16%。

此外外贸增速回落,说明我国经济进入内需为主的阶段,外贸的贡献在下降。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在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44个行业中,只有少数行业出现负增长,典型如房地产、建筑业、钢铁和石油天然气。原因也是众所周知,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逐渐暴露,在房地产融资收缩周期中,其投资自然也是下行的,进而也拖累了建筑业,乃至金融业。看到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建筑业12月由负转正,从-0.7%到2.0%,钢铁行业的负增长也有所收窄,但房地产行业负增长尚未收窄。

在2022年前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正的行业中,增速超过20%的行业为12个,占比27%,和上月持平,主要有煤炭、电气、医疗、信息技术、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等。这说明疫情之后,新老电力行业的投入增加,同时服务业开始复苏。其中有一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增长,首次超过20%,就是城投相关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1月的1.6%增加到超预期的42.1%。而金融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从11月的-15.3%转正至10.5%。其中退出20%的行业是日用品。

12月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的行业较多,说明尽管当时疫情尚未结束,但是投资先行,主要包括城投、有色、盐业及其他、机械、家具家居、造纸印刷、电气、交通运输、物流快递、港口机场、通信、汽车、零售等,行业数量几乎比11月翻了一倍还多。

这种全面的疫后复苏已经从固定资产投资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反应,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其势头已经从上游原材料行业扩散到中下游的制造业及消费。

3、价格指数

从价格指数看,在29个公布价格指数的行业中,2022年6月,价格上涨的14个,价格下跌的11个,持平4个。价格上涨的基本上都是中游制造业,如航空航天、化工、电子、船舶、家具家居、日用品、纺织服装、食品等。价格下跌的主要是上游原材料如钢铁、煤炭、有色、机械等,以及下游消费品,典型如汽车、家电、珠宝首饰等。

到了7月,价格上涨的只剩下4个,造纸、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盐业及其他。以煤炭、石油、钢铁、有色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指数全线大跌。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需求的疲软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

8月,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原材料行业价格继续下跌,但中游制造业也由涨转跌,只有少数下游消费品呈现涨价趋势,如日用品、烟酒等。

9月,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原材料行业价格继续下跌,其中煤炭跌破了100,钢铁跌至82,而且中游制造业也继续跟跌,只有少数行业呈现涨价趋势,典型如电子、文化传媒,航空航天、动力电池等。

10月,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原材料行业价格继续下跌,其中有色的跌幅相对较小。而且中游制造业也继续跟跌,只有少数行业呈现涨价趋势,典型如电子、船舶、家具家居、文化传媒,航空航天、珠宝首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跌价中,稀土的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回升。

到了11月,价格指数有所变化,代表基建和房地产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受冬季取暖影响的煤炭价格指数有所回升。这些周期性行业价格的触底回升,表明政策开始发挥作用,市场预期正在改变,宏观经济即将触底回升。

到了12月,价格指数继续上涨,代表基建和房地产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受冬季取暖影响的煤炭价格指数均继续明显回升。这些周期性行业价格的触底回升,表明政策开始发挥作用,市场预期正在改变,宏观经济即将触底回升。此外中游的部分行业也开始有所涨价,12月首次上涨的典型如船舶、建材、医药、汽车等,说明市场在回暖之中。

展望未来,除了国产替代、国家安全等科技板块外,金融地产将产生拐点,有色钢铁、煤炭石油等周期股或会在2023年量价齐升,消费零售也处于复苏当中,但需要提防节日效应后的回落。医药医疗方向也迎来了明显的投资增加,销售放量。

析鲸信息创新了AI选股新方法,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在众多上市公司中,预测到行业景气、业绩高增长的个股,构建20个股票的组合,降低组合波动,网住大涨牛股,可以在启动前提前埋伏进去,轻松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析鲸信息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固收债券大数据AI风控服务商,致力于AI在金融投资领域的落地,希望用我们的领域知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债券投资的风控问题。同时也将这套技术用于可转债、股票、基金投资领域,帮助投资者实现增值收益。

三、析鲸AI选股原理

2020年9月,析鲸信息推出了AI人工智能选股神器。其原理是根据上市公司年报经营情况的5000字左右的一大段文字内容进行自然语义分析,对近10年所有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的股价和文本进行了对应模拟,用模型选出的最具区分度的1000个关键字来计算任意一篇上市公司年报模型计算对应的股价标签,也即股票的价值范围,再与实际股价进行比对,从而计算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简单说就是我们将股票分成1-5类,1类最好(20元以上),5类最弱(3.7元以下,大盘股已做调整),从基本面角度选取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也就是优选实际股价低于预测分类的股票,再结合市场热点(行业景气度预测)、K线变化(底部放量)以及基金持仓情况(优选基金新进入),从中选出未来3个月最有可能会翻翻的股票,构建成一个个由20个股票组成的组合(收益与风险平衡)。

注:标签5:股价<3.70;3.70<=标签4<5.70;5.70<=标签3<10.00;10.00<=标签2<20.00;标签1:股价>=20.00

通过2021年36个投资组合(每个组合20个股票,每个组合采取买入持有策略,买入后持股2-3个月)的检验,得到了相对稳定的胜率。

2021年全年四个季度加总的平均收益率为70.19%,全部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为17.55%。而同期上证指数的年涨幅为4.80%,创业板指数为12.02%。

我们统计了2022年推出的32个组合的表现,尽管全年大盘震荡下跌,但是组合收益率保持了良好和稳定,一季度8个组合平均收益率6.43%,二季度19.02%,三季度9.96%,四季度19.47%。全年加总收益率54.88%,每季平均在13.72%以上。

这说明析鲸AI选股的收益率表现非常稳定和优秀,可以适应不同大盘环境的变化。

四、机械行业的投资逻辑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机械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只要和制造业沾边。机械制造业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行业。从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来看,机械行业覆盖范围很广,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都属于机械行业,有100多个子行业和产品大类。

机械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非常容易受到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尽管从2022年12月各大机械产品产量看,大都是负增长的,但是2023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加之低基数的影响,预计都将出现增长。

其中工程机械的周期性尤为明显。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挖掘机出口量持续稳步增长,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计出口挖掘机109457台,同比增长59.8%。叠加低基数,2023年工程机械国内需求有望恢复增长。

从数据层面看,2022年机械行业中机床的产量增速是-13.1%,而挖掘机更低,只有-21.7%。说明疫情之下,下游各行业的需求是欠缺的。

从政策层面看,房地产融资政策转向叠加稳增长基建发力,机械行业增速转正将是大概率事件。企业中长期贷款是制造业资本开支的领先指标。1月信贷超预期,预示着3-6个月机械行业销量将跟随增长。

最后我们在39家基金四季度新进的机械相关的股票中,删选20家构建组合,目标是寻找其中有内在价值,且目前股价处于低位个股。这些股票的筛选原则总体还是遵循析鲸人工智能选股策略,具体包括:

(1)优选最新预测的2022年半年报股价长短期预测标签为1的,或2022年半年报预测标签较2021年年报预测标签明显提升的,表明其基本面有所改善。

(2)优选年报预告或三季报业绩向好的企业,出现收入利润拐点的优选。

(3)优选四季度基金新进的,这样的股票更安全。四季度基金对机械行业新进企业排名第1,说明基金业看好机械行业的反转。

(4)优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

(5)股价处于低位横盘或刚刚启动中,2月涨幅尽量不超过15%。

最后入选的20只股票,股价在20元以上有11只,10-20元之间的5只,小于10元的有4只,说明这些股票的股价相对较高,全部有基金持有,基金对这些股票的认可度较高。

注:标签5:<3.70;3.70<=标签4<5.70;5.70<=标签3<10.00;10.00<=标签2<20.00;标签1:>=20.00

五、观察组合

从39家四季度基金新进的机械行业股票中,优选了20只股票,形成了基金新进机械组合,可以从中优选内在价值高而股价相对较低的股票进行重点跟踪,观察在新的经济复苏周期中,这些股票的表现。

20只基金新进机械组合股票如下:

标签: 行业 组合